研究設計中的 4 種有效性類型(+3 更多需要考慮)

已發表: 2021-01-03

您從研究中得出的結論(無論是來自分析調查、焦點小組、實驗設計還是其他研究方法)只有在有效的情況下才有用。

這些結果有多“真實”? 它們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你真正想要研究的東西? 效度用於確定研究是否衡量了它打算衡量的內容並近似於結果的真實性。

不幸的是,當涉及到被認為是有效的東西時,研究人員有時會創建自己的定義。

  • 在定量研究中,對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測試是給定的。
  • 然而,一些定性研究人員甚至認為有效性不適用於他們的研究,即使他們承認在他們的工作中需要一些合格的檢查或措施。

這是錯誤的。 有效性始終很重要——即使在定性研究中更難確定。

忽視有效性就是質疑你工作的可信度,並質疑其他人對其結果的信心。 即使在研究中使用了定性測量,也需要使用可靠性和有效性測量來觀察它們,以保持結果的可信度。

什麼是研究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研究人員如何談論結果代表現實的程度。 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是研究真實現象的方法——有效性是指他們測量的現像中有多少與結果捕獲了多少“噪音”或無關信息。

有效性和可靠性決定了“好”和“壞”的研究報告。 高質量的研究取決於對測試和提高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承諾。

任何值得重視的研究都關注被測量的東西是否是要被測量的東西,並考慮觀察結果受到環境影響的方式。

我們如何得出結論的基礎在解決任何給定研究的更廣泛的實質性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將研究已被制定為合法研究方法的一部分的各種有效性類型。

以下是研究中有效性的 7 種關鍵類型:

  1. 表面效度
  2. 內容有效性
  3. 建構效度
  4. 內部效度
  5. 外部有效性
  6. 統計結論效度
  7. 標準相關效度

1. 面子效度

面部有效性是根據結果的外觀,您的結果看起來有多有效。 這是最不科學的有效性方法,因為它沒有使用統計方法進行量化。

表面效度不是技術意義上的效度。 它與我們是否衡量我們聲稱的內容有關。

在這裡,我們看看一個衡量標准在表面上的有效性,並據此做出主觀判斷。

例如,

  • 想像一下,您進行了一項對受訪者來說似乎有效的調查,並且選擇了這些問題,因為它們對管理員來說似乎是有效的。
  • 管理員詢問一組隨機的人,未經訓練的觀察者,如果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是有效的

在研究中,僅僅依靠面部判斷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得出可接受的結論,需要更量化的有效性方法。 有許多測量工具需要考慮,因此在您需要區分一種方法與另一種方法的情況下,表面效度很有用。

永遠不應該相信表面有效性本身的優點。

2. 內容有效性

內容效度是指研究中使用的衡量標準是否涵蓋了基礎結構(您要衡量的事物)中的所有內容。

這也是一種主觀測量,但與表面效度不同,我們詢問測量的內容是否涵蓋內容的整個領域。 如果研究人員想要測量內向性,他們必須首先決定什麼構成了該特徵的相關內容域。

內容效度被認為是一種主觀的測量形式,因為它仍然依賴於人們對測量結構的感知,否則這些結構很難測量。

內容有效性的區別(並變得有用)是通過使用該領域的專家或屬於目標人群的個人。 通過使用嚴格的統計測試,可以使這項研究更加客觀。

例如,您可以進行內容有效性研究,告知研究人員調查中使用的項目如何代表他們的內容領域、它們的清晰程度以及它們在多大程度上維持了因子分析評估的理論因子結構。

3. 構建效度

構造表示以有意義的方式關聯的行為集合,以創建為研究目的而發明的圖像或想法。 構念效度是您的研究衡量構念的程度(與構念之外的事物相比)。

抑鬱症是一種代表人格特徵的結構,表現為睡眠過多、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

通過觀察相關指標的集合,可以看出構造的存在。 任何一個標誌都可能與多個結構相關聯。 難以集中註意力的人可能患有ADD,但不是抑鬱症。

構念效度是從研究中的操作化(將概念與觀察聯繫起來)推論到這些操作化所基於的構念的程度。 要建立結構效度,您必須首先提供證據證明您的數據支持理論結構。

你還必須表明你控制了結構的操作化,換句話說,表明你的理論與現實有一定的對應關係。

  • 收斂有效性——一個操作與理論上應該相似的其他操作的相似程度。
  • 判別效度——如果量表充分區分自身或不區分基於理論原因或先前研究應該不同或不應該不同的群體。
  • Nomological Network——研究中感興趣的結構的表示,它們的可觀察表現,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根據 Cronbach 和 Meehl 的說法,必須為測量開發一個法理網絡,以使其具有結構效度
  • Multitrait-Multimethod Matrix –根據 Campbell 和 Fiske 在檢查構造有效性時的六個主要考慮因素。 這包括對收斂效度和區分效度的評估。 其他是特徵方法單元、多方法/特徵、真正不同的方法和特徵特徵。

4. 內部效度

內部效度是指能夠準確地表述自變量以產生觀察到的效果的程度。

如果因變量的影響僅歸因於自變量,則實現內部有效性。 這是可以操縱結果的程度。

換句話說,內部效度是您如何判斷您的研究在研究環境中“有效”。 在給定的研究中,您更改的變量是否會影響您正在研究的變量?

[博客訂閱]

5. 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結果可以在樣本之外推廣的程度。 也就是說,您可以將您的發現應用於其他人和環境。

將此視為結果可以概括的程度。 研究結果對世界其他地區的適用程度如何?

實驗室環境(或其他研究環境)是變量較少的受控環境。 外部效度是指結果保持得有多好,即使存在所有其他變量。

6. 統計結論效度

統計結論有效性是確定因果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關係或協變。

這種有效性要求:

  • 確保適當的抽樣程序
  • 適當的統計檢驗
  • 可靠的測量程序

這是一個結論可信或可信的程度。

7. 標準相關效度

標準相關效度(也稱為工具效度)是衡量測量方法質量的指標。 通過將測量與已知有效的測量進行比較來證明測量的準確性。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測量與其他已知有效的測量具有高度相關性,因為之前的研究。

為此,您必須知道該標準已被很好地衡量。 請注意,並不總是存在適當的標準。

您正在做的是根據標準檢查您的操作化性能。

您用作判斷標準的標准說明您將使用的不同方法:

  • 預測有效性——操作化預測其理論上能夠預測的內容的能力。 衡量指標預測預期結果的程度。
  • 並發有效性——操作化在理論上應該能夠區分組的能力。 這就是測試與先前已驗證的度量很好相關的地方。

當我們查看調查數據的有效性時,我們是在詢問數據是否代表了我們認為它應該代表的內容。

我們依靠受訪者的心態和態度來提供有效的數據。

換句話說,我們依靠他們誠實和認真地回答所有問題。 我們還取決於他們是否能夠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 當被問及受訪者無法理解或理解的問題時,數據並不能告訴我們我們認為它會做什麼。